找到相关内容1008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的流变──《印度佛教思想史》再介绍

    观一切为无常、苦、无我我所而契入;“初期大乘”以为这些是世俗说,要依胜义谛说,所以“说五蕴无常”,被斥为“说相似般若波罗密”。  ▲“佛法”说:“不知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如实知缘起的...教化的活动,僧伽是佛法在人间的具体形象。以上是“佛法”时代的内容大要。  释尊入灭后的两件大事就是释尊遗体的处理和遗教的结集。火化后的遗骨分由各国建塔供养,佛教开始有了世俗宗教的祭祀行为,这是释尊在世...

    释显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352958.html
  • 洞山录(3)

    乃掷下良久云:“不尔依位住。”喝一喝,下座。上堂:“一叶落天下秋。庐山山北到江州。”蓦拈拄杖掷下云:“若知扑落非他物。须信纵横得自由。”解夏日上堂:“四月十五结夏。七月十五解夏。世俗中有秋有夏有解有结...今日击动法鼓大众齐到座前。与网明出女子定为是同是别。不见古人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大众。总是祖师门下参玄上士。试观看。若见得。出家事毕。解脱安乐。世俗尘劳不用闲观。”喝一喝下座。上堂:“数日出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4853572.html
  • 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

    rdquo;一词的本义是指佛陀之开示、教导与教法,此乃教化之设施,如果运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教学设计”,其内容涵盖胜义谛与世俗,兼顾理论与实践。佛教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就以&...缘悟入,才能永无退失。”这几段文字所含藏的意义,可与六祖之言相互呼应。   第一义悉檀虽然是属于出世间之解脱法门,离文字言说,乍看似与世间毫不相干,但在细心参究之下,仍然对于世俗的教育有...

    慧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4553618.html
  • 缘起赞 [佛] 上

    立瓶名于口、颈、腹、底和合处,而后瓶法生起。瓶喻亦非天清派独造,经云,譬如诸支分和合、依之而立车名字,如是依诸蕴法者,是则名为世俗。此颂意谓仅仅轮、轴诸支分和合,尚不得为车,即支分和合起用运载行动...则断见之过可遮,知其非自性有故,则常见之过可遮,由遮二边,故得二种定知,由依缘义生起估定知,由无自性义生起真谛定知。入中论有云,任何一法,皆依缘有,由此之故,即离四边,以此智慧断尽戏纲,缘生无生之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0654309.html
  • 禅 密 大圆满

    赘述。   内三部之中生起次第,其大瑜伽(麻哈)主要在于世俗之修习,一切内外境之生起非如瑜伽乘之观想,而是任运生起,诸境虽现而非实,为幻现,亦为真实空性之显观,与中观自续见极有相通处。故行人至少要...指导人修行的,如果只拿来作学问则难获大利益。学习唯识时如果只顾分别名相,落于繁琐之中出不去,不去反察自心与之相应,则如入海算沙,何益之有?而学习中观时,如果纠缠在精细逻辑之中,欲从穷极思辨之法由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5654699.html
  • 关于正见的思考

    凡夫的一般见解——也就是世俗都不承认有的东西,比如说永远不变的东西啊,等等那些人们根本就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人们猜想中的东西,谁见过永远不变的东西?没人见过,那只不过是人们想像中的东西。法有的这个法,...

    吕新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0754714.html
  • 鸠摩罗什思想研究

    非真谛。如先已存在,则不必待有;既已存在,亦非由缘而生,若持此说,实为边见,故不得执“有”执“无”。罗什系就大乘中观学派之立场,由胜义谛与世俗以观照事物。就胜义谛言,一切皆空;就世俗谛言,一切皆有。...事物之真相或本然状态。佛教认为诸法真相,不可言说,不可思议,而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知,方可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名“实相”罗什云:  一,实相也。 ....从一乃至诸法...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254813.html
  • 《中国禅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评析

    世界实相的本体,故亦为真如,故而佛教哲学的义理认识必须一直在境界哲学的转进升级中才能准确掌握义理的实义。   二、无我论的哲学问题意识之解析   由上所言,可知对于无我说的坚持可以说是就世俗的世界观...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4654825.html
  • 《肇论》略释

    ,无成无得。世俗故,便有成有得。” 成得,有也。无成无得,空也。真谛离相,故无成无得。俗具法,故有成有得。 “夫有得,即是无得之伪号。无得,即是有得之真名。真名故,虽真而非有,伪号故,虽伪而非无。...,则三藏之文虽有不同,其旨归一也。 “故《放光》云:第一真谛,无成无得。世俗故,便有成有得。” 成得,有也。无成无得,空也。真谛离相,故无成无得。俗具法,故有成有得。 “夫有得,即是无得之伪号。无...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0254979.html
  • 谈心力

    心力  所谓心力,就是心灵的力量。以世俗而言,就是决心和意志力;若以佛法来讲,就是生命的影响力或传心的力量。换一个角度来说,心力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命力,也是一种生命的能量。  谈起心力,对现代人...

    云 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3355091.html